田野调查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言资源开发 > 田野调查 > 正文

《西北地区汉语方言地图集》 第五子课题(新疆汉语方言组)工作简讯 第 8 期

来源:    更新时间:2017-04-14   
  2017年3月29日
《西北地区汉语方言地图集》第五子课题组寒假期间调查情况总结及暑期前任务协调会
\
 
       2017年3月29日下午17点30分,《西北地区汉语方言地图集》第五子课题组主要成员及研究生齐聚新疆大学校本部10号楼中国语言学院会议室,由海峰教授主持召开“第五子课题组寒假期间调查情况总结及暑期前任务协调会”。
       会议开始,由海峰教授牵头梳理总结自2017年寒假至今各小组调查任务完成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经统计,近三个月各小组利用寒假及周末时间共完成11个调研点的调查任务,分别为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呼图壁县呼图壁镇、呼图壁县芳草湖总场、木垒县木垒镇,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吐鲁番市老城路街道、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库车镇、巴州和硕县特吾里克镇、哈密市陶家宫镇、哈密市沁城乡及沙湾县四道河子镇,各小组调查材料也正在整理中。海峰教授对各调查点的完成及经费情况逐一询问,并总结了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个别调查点找不到符合要求的发音合作人,如哈密市柳树沟乡因人口大量迁出的原因没有找到合适的发音合作人;2、纸笔记录的过程中大部分记音非常顺利,双音变调部分出现分歧较多,需进一步学习和培训;3、调查点任务结束后材料整理较慢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
       课题组针对此次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1、对于找不到合适发音合作人的调查点先暂时搁置,同时收集资料和相关信息上报;2、针对双音变调记音分歧的问题专门召开研讨会集中学习和训练;3、集中课题组研究生资源协助完成材料录入工作以保证各调查点按时上交电子版材料。
       通过自寒假至今这一阶段调查工作的开展,课题组各成员又有了新的收获和启发,同时随着已完成调查点数量的增加,课题组成员在对语言事实把握方面能力大大提升,尤其是年轻教师及研究生。海峰教授通过叙述其小组哈密市调查感受及收获为课题组年轻教师及研究生在方言学习及论文思路等方面进行梳理,引导大家在调查过程中带着诸如“方言地方性特色问题”、“兰银官话和中原官话合流问题”、“汉、回文化相互认知”等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帮助课题组年轻成员进一步深入到方言研究的学习中,并鼓励全体成员积极撰写、发表相关论文。王新青教授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汉民使用阿拉伯语借词、回民特色方言词汇”的现象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及热烈的讨论,大家纷纷举例,如“杜失蛮(仇人)”、“顿亚(世界)”、“无常(去世)”。同时,大家也讨论了调查中出现的“维囊”一词在不同地区的词义及用法。经讨论大家认为目前在汉语方言中接触到的“维囊”暂有两个词义:1、跳舞(动词,维吾尔语借词);2、穿着臃肿(形容词)。关于“维囊”一词的词源及其他信息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另外,陈英教授库车寻找发音合作人的经历也为大家提供了提高寻找发音合作人效率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熟人关系寻找的发音合作人更加符合课题的要求。
       课题调查工作开展以来,不仅各位成员收获不断,新疆大学预科学院(基地)院长刘正江教授更为大家带来两条喜讯:借助《西北地区汉语方言地图集》课题的平台与机遇,2016年10月新疆大学预科学院(基地)新疆汉语方言调查及语言接触团队正式成立,课题组王新青教授为第一负责人,王新菊副教授为第二负责人;2016年12月新疆大学预科学院(基地)组织申请(总负责人为王新青教授)新疆大学创新团队新疆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团队正式获批。两个团队的成立壮大了新疆汉语方言研究的队伍,为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团队的成员提供了更多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会议最后海峰教授再次对各位成员齐心协力推进课题组工作表示肯定和感谢。海峰教授对课题组成员研究生赵亚伟同学提出特别表扬,赵亚伟同学寒假期间牺牲休息时间共参与了4个点的调查任务,承担并完成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海峰教授同时也对协助和帮助调查工作开展的课题组成员的亲朋好友及热心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经费和课题是把我们牵下去的一个引子,我们参加课题不仅仅是完成任务,借助这个大平台带着问题反复实践更是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积累和提高的过程,几年后大家都将得到极大地锻炼,尤其是年轻人。”海峰教授的结束语极大地鼓舞着课题组成员,让大家也对接下来的课题任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根据大家的讨论,海峰教授再次明确近期任务及要求:1、寒假至今11个点的调查材料须于5月初完成并上交;2、确定清明节、五一小长假及暑期前周末时间调查任务;3、全体成员要积极做好相关论文撰写及投稿工作。
\

主办单位: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陕西师范大学文汇楼A座
联系电话:029-85318838        E-mail:yyzykfyjzx@s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