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所

      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自2002年4月12日成立以来,经过14年的发展,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学术交流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5年7月6日,以本中心和周秦汉唐文字研究中心为基础组建的“陕西师范大学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进行立项建设。
      2004年以来,本中心和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成功主办了六届“西北方言与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定于2016年9月17—18日在延安大学召开第七届研讨会,2014年8月10日在内蒙古大学召开的第六届研讨会上本中心牵头组建了“西北方言调查联盟”,这些学术活动整体上大力推进了西北地区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前两届会议的多数论文由本中心编辑出版为《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论丛》和《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论丛(二)》。2013年8月12—20日,本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办了“第四期汉语言文字学高级研讨班”,来自全国高校的200多名硕博士生及高校青年教师参加了学习研讨。2014年9月26—29日,本中心和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主办了“第七届汉语方言语法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日本、法国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7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2013年以来,本中心研究人员共主持申报到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赵学清教授的“中国西北地区戏曲歌谣语言文化研究”(批准号:13ZD119)对西北地区秦腔、皮影戏、民间说唱文学、民歌“花儿”及陕北民歌的戏曲歌谣文本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对其进行语言学、民俗学和文化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和中国学术走向世界提出建议及对策。课题的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当代语言学发展、民俗学研究、民族文化发展与传承、民族文化交流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胡安顺教授的“汉语方言音系汇纂及方音对照处理系统研究”(批准号: 14ZD096)将会给汉语方言学、音韵学以及汉语史等研究工作者带来许多方便,促进研究质量的提高。邢向东教授的“西北地区汉语方言地图集”(批准号: 15ZDB106)运用地理语言学方法,精心选取语音、词汇、语法条目,对西北五省区汉语方言进行密集调查,绘制方言特征地图,将方言的整体面貌和内部差异系统地呈现出来。“地图集”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西北地区的方言资源,发挥西北方言的理论价值,为“一带一路”建设和西北方言文化的保护做出贡献。
      2015年起,陕西省档案局开展“陕西方言语音档案建档”工作,中心主任邢向东教授受聘为建档专家,负责专业培训和学术指导。同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陕西汉语方言调查”项目获批,中心黑维强、邢向东教授担任首席专家,于2016年3月29日主持召开了项目第一次工作会议。邢向东教授担任《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濒危汉语方言志》的学术委员,并任《濒危汉语方言志》主编,于2016年4月10日在我校主持召开了编写工作会议。

     学术带头人:邢向东教授;
      学术骨干:  胡安顺
(胡安顺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担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现任陕西省语言学会会长)、柯西钢、吴媛、刘艳、张永哲等。



主办单位: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陕西师范大学文汇楼A座
联系电话:029-85318838        E-mail:yyzykfyjzx@s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