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汪校长,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夏秋之交,烈日炎炎,但我们却能在凉爽的天水,朋友相聚,研讨西北方言与民俗的各项议题。相信大家一定会和我一样,感到舒适、开心!这有赖于天水师范学院校、院两级领导的关怀,有赖于以卢兰花、余粮才老师为首的办会团队的艰苦努力和精心组织。在此,我代表陕西师大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对天水师院各个方面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西北方言与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从2004年第一届开始,本届已经是第八届了。近15年来,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比如,国家级的重大项目、重点项目越来越多,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参与到语保工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积累了无比丰富的语料和研究素材,研究成果的产出不断增加,西北方言的关注度持续走高。等等。今天众几位顶级学者的出席,众多区外学者的参加,都表明学术界对西北方言和民俗文化的高度重视,说明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的学术影响力在不断提升。
下面我就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的深化与拓展,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第一,进一步扩大语保工程和各个重大项目的调查成果,发现新的学术增长点。在座的的许多年轻学者,是语保工程和国家重大项目的主力成员。在实施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了以前没有注意到的许多颇有价值的方言文化现象。比如甘肃的同行发现,甘谷、武山一带方言存古性较强,很有特点,我们希望甘肃方面能够组织力量趁势而上,扩大调查内容,对这一带的方言开展更深入的调查,获得更系统翔实的语料,拿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西北方言史及其演变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材料和更有说服力解释。目前西北方言研究的热点是河湟地区方言语法中的语言接触问题,我们相信,随着研究视野的进一步扩大,不仅现在的热点会更热,而且能够产生新的研究热点。
第二,加强单点方言的调查研究。近年来,西北方言面上的研究轰轰烈烈,但单点方言研究则显得有些冷清。除了绥德话、唐汪话等个别地点外,基本没有大型的单点方言调查研究著作出版。我们知道,语言研究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面上的研究,更需要点上的细致调查;不仅需要理论的引进、吸收和构建,也需要语言事实的深入挖掘。语言研究的人才,更是要在对语言事实的充分调查、细致分析中逐渐培养能力,增长才干,提高理论水平。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语保工程的调查成果,科学布局,安排人力,在单点方言的调查研究上多下功夫,出版一批有分量的单点方言研究成果,培养一批能够对复杂的语言文化现象进行深入调查,功底扎实、有较高理论素养的研究人才,为西北方言研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西北地区的本土学者要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些,积极参与国际性、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学术论坛,尽可能多地与国内外学者交流,在更大的讲坛上发出来自西北的声音。今年我参加第九届方言语法国际学术研讨会时,发现整个西部地区,只有我一个人参会。前几天浏览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九届年会的论文摘要,发现拟参加会议的西北本土学者寥寥无几。这说明我们西北的语言学界与外界进行对话、交流的意识和愿望还不够强烈,不少人还满足于在本地区、本省打转转。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工程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国内语言学界异常活跃,许多学术议题涉及到西北方言,但我们西北地区的本土学者似乎并没有活跃起来,还没有充分参与到语言学发展的大合唱中。我们希望,今后在这个合唱中,能够听到来自西北那个雄浑的声部!希望各位年轻学者树立强烈的向外意识,通过参与全国乃至国际的学术对话,扩大视野,提高水平,成为中国语言学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各位专家学者,西北方言与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专门为西北地区方言文化研究搭建的学术平台,希望各位在这个平台上互相学习,充分交流。祝愿各位展开自己学术研究的翅膀,共同迎接和创造西北地区方言与民俗研究的更辉煌的局面!
最后,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学术、考察双丰收!
2018年8月15日
邢向东